在全球“双碳”目标指引高质量发展的今天,企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正肩负着从“高速增长”向“绿色发展”跨越的时代使命。天原集团始终将绿色发展理念深植企业基因,以坚定的长期主义精神,锚定生态优先的发展航向,为企业行稳致远奠定坚实基础。
屏山天原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将精细管理理念贯穿生产经营全流程,通过智能化升级与精细化技改优化,在管理提升、技术改造和能源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动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金属滤袋更换频繁曾是生产上的一大痛点,频繁更换导致资源利用不够充分且成本较高。屏山天原技术团队通过多次研讨,创新实施重力除尘罐升级改造工程,通过技术升级延长金属滤袋使用寿命,全年降低消耗50余万元。同时,屏山天原围绕粉尘治理、废气减排、智能监管三大核心领域,系统推进环保设施升级改造。在粉尘管控方面,通过厂房全密闭改造、输送皮带封闭化升级,实现粉尘逸散源头阻断;现场电炉尾气综合治理等项目落地,成功实现尾气超低排放;构建智能监管体系,精准管控运输车辆;分表计电工程实现生产设施与治污设备用电独立监测。配套完成环保验收、清洁运输承诺书等制度完善,形成“源头防控——过程管控——末端治理——智能监管”闭环管理体系,有效提升了管理效能。
精细管理实现环保降本增效。在当下环保要求愈发严格的形势下,云南天原大关天达公司积极探索创新,成功走出了一条环保费用管理与效益提升之路。一方面,公司通过考察调研、制定专项管理办法等,优化滤袋选型、安装、维护流程等,显著延长除尘器滤袋使用寿命,降低消耗。另一方面,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废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实现了固废合规处置利用率显著提升,同时通过与多家企业开展合作,持续探索固废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实现了固废处置费用从以往的支出模式向正向销售方式的突破,2025年实现新增收益。

矿井水处理自主运营降本显著。今年以来,云南天原昌能煤矿矿井水处理站由外包转为自主运营,公司组建专班展开优化改造工作,通过工艺优化专项攻关,矿井水处理降费增效效果显著,每月增利近10万元。同时,通过电石生产固废在含铁矿井水治理中的综合利用,彻底解决了原巴爪平洞的废水治理问题,实现了“以废治废”与成本降低的双赢阶段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