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Language

寻找身边榜样 | 精细管理赋能生产 匠心筑梦勇担使命——屏山天原王梁

Time:2025.07.10 Hits:3

他们或奋战在生产一线,用汗水浇灌品质;或扎根于科研前沿,以创新突破瓶颈;又或者活跃在管理岗位,以实干诠释责任。无论身处何地、担任何职,他们都以平凡之躯铸就非凡,以点滴努力汇聚成推动天原集团蓬勃发展的磅礴力量。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世界,聆听榜样声音,汲取奋进力量。

匠心筑梦破三坎 创新赋能双赛道

他在高钛渣生产领域以技能转型、项目攻坚、达产稳产“三道坎”为突破口,秉持极限制造理念与工匠精神,凭借生产经验带领团队建立钛渣电炉生产数学模型,紧盯生产环节强化成本管控,2023年获评天原集团项目最佳创意人,2024年入选公司"十佳"科技创新人员。

 

2021年,屏山天原项目进入攻坚阶段,设计单位都记住了这个“较真”的年轻人。“从每一个单元到每一个零部件,尺寸、厚度都有严格要求;从材质选用,到各单位提供的品牌,都需要反复推敲,最终择优确定配置方案。”他回忆道,“这个配置方案经过反复讨论,历时近两个月,初稿就制定了100多页。”这种“较真劲儿”为后续1#、2#电炉建设工作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只有把所有细节都吃透,真正掌握一套属于自己的技术,我们才能从‘摸着石头过河’转变为‘蹚出自主路径’,才不会被设计厂家牵着鼻子走。”

屏山天原首台电炉投产后,因国内无成熟工艺参数借鉴且原料多国多品位差异较大,面临着电炉运行波动、产品质量不稳定等生产难题。初期,生产只能依赖专家的经验。诚然,专家经验十分重要,专家经验固然重要,但缺乏标准化的数据支撑就像盲人摸象。2022年,他决心打破这一困局,带领团队耗时半年,通过生产线数据采集、公式推导和模型验证,基于原料配比、电炉负荷等参数建立数学模型,精准计算原料与电能投入产出关系,让生产从"盲人摸象"变成“明镜照形”。

多措并举保目标,绿色创新促转型

在绿色发展中,他坚持创新驱动,外出对标引进先进环保设备与工艺,深度优化脱硫、除尘装置,改造除尘管线解决扬尘问题,除尘效率提升至行业先进水平,筑牢绿色低碳转型技术支撑。面对高钛渣产业改革升级挑战,他带领团队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围绕质量提升、资源高效利用和能耗降低,结合原料特性、设备条件及环保标准,持续探索工艺配方优化与技术应用新路径,形成灵活调整的动态优化机制。他以精细管理赋能生产攻坚,带领生产技术部锚定2025年屏山天原生产经营目标,全面推进高产、低耗、节能工作,全力打赢节能降耗增效攻坚战,在产业升级与绿色发展双赛道上同步发力,计划将3台电炉作业率再提升10个百分点,使高钛渣成品产量100%达到装置设计能力,产品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保证2025年生产经营目标实现。

榜样引领,创新先锋

从技术攻坚的"较真"青年到产业升级的"创新先锋",他始终以"做深做实做细"的匠心精神,将个人专业能力转化为团队攻坚动能,他既是以身作则的"领航者",更是敢闯敢试的"实干家",他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新时代天原人的精神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