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原集团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任务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发挥人才资源优势,精准选派援藏干部1名,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4名,乡村振兴笫一书记3名、工作队员3名(其中5名兼任职业经理人),服务落实乡村人才振兴战略,成效显著,公司及多名帮扶干部荣获省、市、县表扬。公司公众号特开设《乡村振兴》专栏系列报道,持续解码天原集团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样本与创新路径,敬请关注!
李江林,天原集团选派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之一,拥有管理及市场等方面丰富经验的天原干部,于2024年5月被选派兴文县周家镇新塘村集体经济联合社职业经理人兼村资公司总经理。他聚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堵点难点,探索破局,描绘出村集体经济"无·有·优"三字诀发展蓝图,推动村集体经济实现三级跃升,被宜宾市委组织部、市国资委评为“2024年度职业经理人优秀个人”,其村集体经济企业在2025年宜宾市委农村工作大会上作专业化经验推广案例分享。
破局"无中生有" 勾勒产业新格局
面对新塘村集体资产薄弱、运营体系不健全等现状,李江林依托天原精细经营管理理念,凭借自身在天原集团多个职能部门及子公司基层工作经验,从市场化、专业化视角,创新性地提出"三维产业战略":聚焦“桑+N”产业优势,发展桑下经济做大第一产业;聚焦禽畜养殖优势,探索屠宰加工发展第二产业;聚焦村企资源优势,突出供应链和研学游壮大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通过"研学基地引资源、供应链拓市场"的双向战略,绘制出新塘村的发展蓝图。

在天原集团管理经验与乡村实践融合中,他重构村资公司运营体系。通过优化资本结构、完善制度框架,推动企业取得市场化运营资质。凭借他曾经从事采购制度体系搭建、供应链业务和评标专家积累的工作经验,带领村公司参与“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网”、“宜宾数字化招采平台”等公开招采活动,成功斩获600余万元企业食堂物资供应合同。同时,他将目光投向兴文独特的蚕桑文化和丝路文化,充分利用原42亩蚕桑科技示范园闲置资产,对标“少娥谷研学基地”成功经验开发特色研学课程和运营模式,吸引学子前来研学体验,累计接待研学旅游超3000人次,"桑旅融合"产业增收超20万元。

通过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李江林以村资公司为载体构建起多元化产业矩阵。以研学基地为核心打造的"乡村食堂"已承办6场大型文化活动,形成"产-食-游"融合业态;创新"统购销+代养"肉牛养殖模式,完成84头牛犊采购;打通农产品供应链,再次获得兴文七家酒店总计200万元订单,并成功入围五星级酒店供应商名录。目前正策划400万元肉牛养殖屠宰冷链物流项目,着力构建"养殖-加工-运输-销售"全产业链。

通过系列创新举措,新塘村集体经济年度收入将突破500万元,培养返乡创业青年及“新农人”5人,直接带动就业10余人,形成"三产融合、多方共赢"的发展格局。助力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的同时,也为"国企人才兴村计划"职业经理人行动贡献可复制的发展经验。